您好,欢迎访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官方网站!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Institute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

科室新闻

科室见面会 |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的学科建设

作者:神外前沿采编 发布时间:2023-06-06 05:08:02
字号:
浏览次数:


核心数据-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成立于2018年12月,共有床位78张,15位医师和23名护士,有4个固定手术间,其中1间为术中核磁手术室。目前,共分为7个主诊组,每年手术量2200台左右,其中脑膜瘤600余例、脑胶质瘤300余例、垂体瘤200余例、听神经瘤200余例。目前对各种高难度的颅底手术实现覆盖,未来希望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添砖加瓦,继续站稳第一方阵。

中心主任致辞

专访肖新如:颅底和脑肿瘤手术站稳中国第一方阵  为神经外科事业添砖加瓦
神外前沿:颅底和脑肿瘤中心的成立与手术量?
肖新如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扩大了规模,由原来120张床位扩大到目前的345张床位。其中我们颅底和脑肿瘤中心是所有亚专业组里床位数最多的。目前床位数78张,定组医师15名,共分为7个主诊组,年手术量在2200台左右。

神外前沿:七个主诊组的特色和分工?
肖新如目前我们七个主诊组,从事专业各有侧重。

徐庚教授、林庆堂主任主诊组,主要负责胶质瘤领域相关工作,包括半球、深部及脑干胶质瘤的诊疗。

汤劼主任主诊组,主要负责数字影像领域相关工作,特色是术中磁共振,多模态导航等数字科技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梁建涛主任主诊组,主要负责神经鞘瘤和神经修复方面工作,以听神经瘤治疗为特色,采用半坐位的手术体位,对听力的监测采用各种手段。目前每年听神经瘤手术量200例左右,今年可能会更多,手术效果很好。

陈革主任主诊组,主要做垂体瘤和颅咽管瘤,应用内镜比较多。

郭宏川主任主诊组,也做内镜,但该组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比较多,每年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手术量200台左右。

带的主诊组以颅底为主,各种复杂颅底和脑干病变比较多,如岩斜脑膜瘤、枕骨大孔脑膜瘤、颈静脉孔区肿瘤等。其中脑膜瘤比较多,手术量约占本组总量的一半左右。

孟国路主任主诊组,以颅底和脑干的病变为侧重。

神外前沿: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和临床研究进展?
肖新如基于岩前入路,我们已经发表了四篇SCI文章。对岩前入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对于脑膜瘤,我们也在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相信未来几年会有新的发现。

神外前沿:在中国神经外科领域,咱们团队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地位?
肖新如我们希望为中国颅底和脑肿瘤外科添砖加瓦,继续站在第一方阵。目前,在临床治疗上各种高难度的颅底手术,我们基本上都覆盖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未来希望做一些新技术引入和新术式的开发,例如手术机器人在颅底手术上的应用。在基础研究上希望颅底手术不再那么困难,治疗效果变得更理想,甚至有些颅底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获益。

主要专家陈述

专访汤劼:各种数字及多模态技术  让颅底外科如虎添翼‍‍

神外前沿:目前临床和研究重点?

汤劼我现在主要从事图像引导相关技术在复杂颅内肿瘤的应用,实现精准微创的治疗方式。以前我从事颅底肿瘤外科的临床工作,颅底肿瘤要求很高,很精细,解剖结构很复杂,不容易显露,周围结构保护也很困难。其实颅底手术,对新技术的依赖不亚于娴熟的手术技术,两者都很重要。所以我来到宣武医院以后,更加突出了新的技术对外科医生治疗能力的补充及提升。


现在除颅底外,我现在主要聚焦复杂颅内肿瘤,更多往胶质瘤等复杂的脑内肿瘤治疗上发展。


神外前沿:让“看不见”的肿瘤,变得“看得见”?

汤劼大家知道,颅底肿瘤的特点是比较深在,但是熟悉其解剖结构后,有时可能相对容易辨认。脑内病变,尤其像胶质瘤,也是很常见的肿瘤,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例,它和周围结构如功能区、传导束等,通过我们肉眼其实是看不到的。这样就需要通过术前影像结合术中技术,把这些看不见看不清的组织结构提取和更好的分辨出来。


术中技术包括实时的超声技术、电生理技术、术中磁共振技术、显微镜下荧光技术等,这些技术丰富了外科医生的治疗手段,把以前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及功能更好的呈现出来,而且通过我们的实践发现,这些新的技术的确很好。


神外前沿: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心得?

汤劼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看起来容易,其实在技术熟悉、掌握过程中也是需要学习和理解的,这样才能更好应用一门技术,也才能更好切除病变和保护功能。


所以我来宣武医院以后,得益于这边具备了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疗手段,包括我们团队的支持,能够极大提升我们对颅内复杂肿瘤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切除病变和保护功能。而且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和深入,丰富对疾病的认识,包括术前诊断等,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过程。


专访梁建涛:在国内神经外科中率先开展面神经修复的经验

神外前沿:请介绍目前主要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尤其面神经修复的工作及新进展?

梁建涛我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主要从事神经鞘瘤和颅神经修复等相关工作。


颅神经修复,其实我们以面神经修复为主,从临床到基础及“产学研医检”系统开展工作。2010年我们在国内首先开创面神经-舌下神经降支吻合术。2015年开展了面神经-舌下神经主干端-侧吻合术,这在国内也应该是开展比较早的。


结合前期的基础工作,我们也取得了相关科研基金支持,如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医疗项目”课题、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以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年项目,关于神经修复的产学研课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完成了面神经的修复手术120例左右,而且和各地医生联系,也把这技术逐步在全国推广。


神外前沿:除了面神经的修复,还有哪些术式的探索?

梁建涛除面神经修复之外,我们也开展了动眼神经修复,假如术中动脉神经损伤或断了,或者脑膜瘤把动脉神经侵袭了,或者神经鞘瘤长在动眼神经上等,我们会进行术中吻合,或者如果有断端、间隙等搭不上,我们会取一段耳大神经、腓肠神经等做神经吻合修复。


此外,我们也开展了滑车神经修复,联合眼科做外展神经修复等,假如后组颅神经受损时,像副神经、舌咽神经也会进行术中修复。


专访林庆堂: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进展‍‍

神外前沿:目前的临床和研究工作,主要在哪个方向?

林庆堂我主要以幕上肿瘤(如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等)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为主,基本上依托我们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特别是在汤劼主任带领下建立的图像引导神经外科影像平台,做些微创的开颅手术。


临床研究以脑胶质瘤为主,做脑胶质瘤免疫临床研究,特别是原来在凌锋教授,包括肿瘤中心徐庚教授肖新如主任带领下,我们开展了以脑胶质瘤为主的多种免疫临床研究实验。


神外前沿:目前几项临床试验的进展?

林庆堂我们2017年开始做免疫细胞治疗(CAR-T),目前已经做了30多个病例。从CAR-T临床研究看,有一小部分患者可能受益。针对脑胶质瘤,我们进行免疫环境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也准备开展相应的像肿瘤新抗原疫苗免疫治疗,包括DC疫苗等等,主要以免疫微环境为基础,针对每例患者不同情况开展相应的免疫临床研究。


大家知道,脑胶质疾病虽然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术,但99%脑胶质病例仍会复发。那么复发之后,相对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肿瘤电场,除此之外没有更多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所以,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指南,都将临床试验研究纳入到脑胶质患者的标准诊疗方案里。因此我们也开展这几个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也是一个治疗的希望


专访白杰:对脑膜瘤恶变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经验‍‍
神外前沿:目前临床和研究的重点方向?

白杰按现在科室分工,我主要从事脑膜瘤和颅底领域相关工作,因为这领域也是我们中心的主打项目。颅底病变主要是以颅底脑膜瘤为主,如岩斜区、枕骨大孔区、前/中颅凹底等系列脑膜瘤。


从国家肿瘤中心数据看,脑膜瘤在发病率已经跃升到颅内原发肿瘤第一位,所以脑膜瘤病人比较多。从我们中心看,脑膜瘤病人也很多,单病种每年手术量在我们中心可能最高。


神外前沿:脑膜瘤也会出现恶变?

白杰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脑膜瘤是良性的病变,依靠手术就可以完全解决问题。随着我们对这疾病的逐渐认识,也在治疗过程中积累经验看,这疾病还不是那么简单。


随着脑膜瘤病人的随访时间越来越长以后,我们发现,大部分脑膜瘤存在复发的可能,而且存在二次手术,甚至反复多次手术。这因为与国际文献报道相符,现在国内外越来越越多专家和学者们逐渐注意到脑膜瘤的问题。


我们究其原因和机制,这涉及到脑膜瘤的基础研究,包括脑膜瘤的生长速度、复发机制、侵袭相关等系列问题。所以我们主要工作分两方面,一是对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二是对脑膜瘤疾病的基础机制研究。



专访宋刚:听神经瘤手术上的宣武特色与优势
神外前沿:听神经瘤的手术疗效和挑战?
宋刚:我现在主要从事听神经瘤和面瘫领域相关的治疗和研究。

大家知道,听神经瘤是颅内比较多发的良性肿瘤,但是患者对神经功能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对手术的要求也比较高。现在医学技术比较发达,对于面神经保留的几率可以达到95%甚至98%以上。

但是也有些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甚至约有2%~5%患者出现面神经完全断裂等,这样还需要进行后期面神经功能修复治疗。

在我们中心保留听力的几率,因为不同的肿瘤大小,保留听力几率不一样:两公分以内的肿瘤,保留听力的几率50%~70%,两公分到三公分的大概20%~30%,大于三公分大概10%。

保留面神经功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对于小于三公分的肿瘤,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几率能达到98%以上;大于三公分的肿瘤,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几率达到95%以上。

神外前沿:宣武特色?
宋刚:听神经瘤入路上,耳鼻喉科多采用经迷路入路,我们神经外科多采用乙状窦后入路,这两种入路都有一定的优势。

我们专业的另一特色,对于术前听力受损或面瘫的患者,听神经瘤或面神经鞘瘤,我们可以采用经迷路切除听神经瘤。另外,在一期做面舌下神经吻合,这样患者可以一期手术,免除了两次手术的痛苦。

现在对于面神经,这一套流程已经非常完善了;未来我们可能着重听力的保留,提高听力的保留率,其次关于患者听力重建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团队主要成员简介

肖新如,主任医师,现任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解剖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Dandy Neurosurgical Society司库,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颅底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曾在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先后在美国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神经外科、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凤凰城Barrow神经外科研究所参观学习。擅长:各种复杂颅底肿瘤,如岩斜脑膜瘤、鞍区脑膜瘤、枕骨大孔脑膜瘤、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肿瘤、颅内外沟通性肿瘤、颅眶沟通性肿瘤、颅咽管瘤、以及胶质瘤和各种脑干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在垂体瘤、脊索瘤内镜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鲍遇海,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总干事,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委员会委员及脑血管病委员会委员。曾到维也纳大学神经外科、德国汉诺威神经科学研究所访问学习。《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副主编、主译《显微神经外科学》(M.G.Yarsargil 著)、《颅底外科学》(M.Samii, W.Draf 著)等多部著作。擅长:听神经瘤、脑膜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颈静脉孔区肿瘤等颅底复杂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

徐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教授,主任医师。在国内较早完成功能区肿瘤全切除并保留神经功能,并及早地将基础研究成果(脑白质纤维解剖与影像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通过影像技术与手术结合对窦旁脑膜瘤进行新分型,对窦旁脑膜瘤手术有有益的指导作用。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方面,除开展放化疗,同时带领宣武医院肿瘤组在国内率先开展免疫细胞(CAR-T)治疗,利用PET-MRI进行脑胶质瘤精确诊断和治疗,并积极开展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分子治疗等。擅长:功能区胶质瘤、岛叶胶质瘤、复杂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陈革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到德国美茵茨(Mainz)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跟随Axel Perneczky教授学习微侵袭神经外科,期间到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解剖学院跟随Manfred Tschabitscher教授学习内镜和显微神经解剖。2005年3月至5月到日本东京慈惠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访问研究,从事训练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颅底模型的试验研究。现任:WFNS神经内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神经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下丘脑与垂体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垂体瘤、颅咽管瘤、颅底脑膜瘤、听神经瘤、脊索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积水等疾病的微创治疗。

郭宏川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2005年博士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2007年赴日本埼玉医科大学访问研修,2010年完成宣武医院博士后研究并留科工作;现任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内镜学组委员;荣膺“好大夫在线”网站五届年度好大夫,至2020年全国神经外科医生网络排名第四。擅长:垂体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胆脂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脑脊液鼻漏、各种神经鞘瘤的外科治疗,熟练掌握神经内镜或开颅显微外科手术。

孟国路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儿童肿瘤精准治疗委员会常委,北京市科技新星。199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200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获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曾赴美国、日本、瑞士等地交流学习。擅长各种颅内肿瘤、颅底脑干肿瘤、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颅内外巨大肿瘤等的手术治疗。

梁建涛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教授,主任医师,先后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曾到奥地利、德国、日本访问学习。师从世界神经外科大师Samii.M教授学习颅底显微外科技术,现在能熟练应用半坐位和侧卧位完成听神经瘤手术。北京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颅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北京市首都特色课题、北京市扬帆计划等课题。2018年北京神经外科学术年会“青年医生手术视频大赛”二等奖,2019年CHINA-INI第2届手术视频大赛一等奖。擅长: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肿瘤、脑膜瘤、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面瘫等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

汤劼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副教授,主任医师,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外科委员、WFNS颅底委员会委员和先进技术委员会委员、亚太颅底外科协会(AOSBS)委员,世界颅底外科协会(WFSBS)国际联络员,中国医药教育委员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神经外科外科委员会委员。擅长复杂颅内病变的微创精准手术治疗,利用术中磁共振,神经导航和超声等先进图像引导技术治疗脑内和颅底病变。擅长: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脑干胶质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林庆堂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著名肿瘤中心--MD安德森肿瘤中心。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北京肿瘤学会神经肿瘤分会等专委会委员及学组委员;任《Archives of Neuroscience》等杂志编委;主持多个国家级与省部级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课题。擅长:胶质瘤(复发)、脑转移瘤、脑膜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以脑功能保护为基础、多模态影像引导下)、药物治疗及基因-免疫治疗等综合医疗。


魏宇魁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主治医师。国内核心期刊和SCI共30余篇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院,师从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任直教授。其后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攻读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的博士后。博士后出站后在宣武医院工作。长期从事颅脑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擅长:胶质瘤、脑膜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等各类颅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李茗初,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萨米临床神经解剖培训中心主任,主治医师,1995年至2005年先后在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和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神经外科肿瘤亚专科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临床神经解剖和颅底肿瘤临床研究。擅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膜瘤以及其他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

白杰,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获博士学位。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发表本专业SCI文章及国内核心期刊10余篇。现任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颅底外科分会副秘书长、常委。擅长:擅长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听神经瘤及其他各种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侯远征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本科及硕士就读于第四军医大学,博士就读于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擅长:脑膜瘤、胶质瘤、脑转移瘤等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脑积水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善于综合利用术中磁共振,术中超声,多模态影像导航等多种目前最先进的影像技术,及电生理监测技术辅助脑肿瘤手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切除肿瘤并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的目标;擅长应用内镜技术治疗各类脑室内病变及复杂脑积水。主持并参研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7篇。 

刘小海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导师王任直教授),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博士后(导师Shlomo Melmed教授),《中国难治性垂体腺瘤专家诊治共识(2019)》编委及执笔人, 《中国复发性垂体腺瘤专家诊治共识(2019)》《中国库欣病诊治专家共识(2015)》编委。主要工作方向为颅底肿瘤特别是鞍区肿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脊索)的手术及综合治疗。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中文论文1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和创新工程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培育基金等多项课题,入选首都卫生发展基金“青年优才(2019)及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2021),曾获得2016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3)。目前主要研究方向:难治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手术及药物治疗。擅长: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索瘤、脑膜瘤、听神经瘤、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底疾内镜及显微外科治疗。

宋刚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和脑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擅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膜瘤以及其他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参编著作2本,发表国内核心期刊和SCI共30余篇。


更多资讯

2023


微信公众号

 Neurosurgery_Xuanwu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CHINA-INI